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回稳向好
昨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出席,权威发布、解读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会上通报了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张志红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主要指标持续回稳向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今年上半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8.19亿元,GDP增速转正,增长0.6%,比一季度大幅回升3.8个百分点。
上半年厦门经济运行有哪些亮点?郭华生用“加快回升,韧性较强”来概括。我市GDP、规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等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位居前列、好于全省全国。
财政、企业、居民收入逐步恢复,“三驾马车”拉动作用明显。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2个和0.1个百分点;工业大盘基础较牢、转负为正,增加值增长0.5%,位次保持全省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3个和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首;财政总收入及地方级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多数指标均较一季度明显回升,特别是重点产业链群稳中有进,逆势增长,有力带动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邮政业务总量等2个指标回升20个百分点以上;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公路总周转量等4个指标回升10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我市三产比重达57.6%,居全省首位,比全省高9.9个百分点。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市继续加大“六稳”力度,落实“六保”任务,以“保”促“稳”,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保就业工作推进有力,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内;民生投入明显加大,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强化对群众兜底保障,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同步增收,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
半年“成绩单”上,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产业表现抢眼,重点产业链群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与健康、集成电路产业分别增长11.4%、15.2%,有力拉动全市工业经济。
【解读】
主要指标回升 发展动能增强
解码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统计数据
GDP增速从一季度-3.2%到上半年度0.6%,多个主要数据位居全国、全省或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今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厦门迎难而上,以韧性为底色,以活力开新局,始终保持稳健前行的奋发图景。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经济发展平稳恢复、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具体来看,我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统计数据透露了哪些发展“密码”?本报带您数读经济,解码发展。
稳的格局更加巩固 经济发展平稳恢复
上半年,我市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稳”的格局更加巩固,这直观反映在了年中宏观统计数据上。
经济发展平稳恢复。1-6月,我市实现GDP总量2948.19亿元,比一季度大幅回升3.8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6%。
稳就业工作推进有力,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内。在金融方面,全市金融机构存贷稳中有升,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1.3%,不良贷款率1.04%,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在国际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我市实现招商引资工作“不掉线、不断档”,上半年使用外资、对外贸易双增长,累计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1.6%,增幅和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一,外贸增长3.9%,增速在计划单列市中居首位,各月份增速均优于全国,面对不确定的国际疫情形势,外资外贸基本盘稳中有进,显示出我市经济较强的韧性和潜能。
此外,物价形势逐渐趋向温和,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增速连续四连降。
进的态势更加明显 主要指标进一步回升
厦门市统计局2020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显示,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加快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一步回升,经济社会运行趋于正常,“进”的态势更加明显。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4亿元,增长1.6%;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比上年同期增长2.1%,主要产品保持增长,农业产值增长4.9%。
工业用电全省第二,交通物流业加快复苏,集装箱吞吐量6月突破百万标箱,水运总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分别增长6.2%、38.2%,均位居全省前列……这些产业发展“风向标”的稳步回升,指向厦门经济稳步发展的大势。第二产业回升6.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拉动比一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工业命脉也加速恢复,实现正增长,1-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居全省第四位。
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厦门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转型升级势头良好,统计数据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积极变化: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跑出“加速度”,增加值1700.17亿元,实现正增长1.6%,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批发零售业、金融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9%、6.2%、2.8%。需求结构方面,投资增速继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转正,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增强。
“进”的态势还体现在“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正在成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梳理未来三年岛内大提升亿元以上项目252个、计划总投资7290亿元,策划生成首批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269亿元。
天马六代线开工,中航锂电A6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浪潮产业园仅用半年多实现从签约到量产……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投资建设有序推进,新增项目持续增多,固投增长1.1%,比一季度大幅提升20.8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由第7跃升至第4。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增速比1-5月提高8.6个百分点;从项目来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增长7%,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增长99.6%。
保的底色更加牢固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说到底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市始终坚持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群众“有活干、有钱挣”,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上半年,我市就业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内,累计向超过10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稳岗返还4.9亿元,全市登记用工企业数、在职职工人数分别增长36.3%、11.7%。
我市全力以赴做好社会民生工作、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工作,确保市场供应平稳,多措并举实施稳价保供措施,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等供应足、价格稳、储备实、品类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实施蔬菜平价、政府差价补贴销售猪肉等政策,平价商店猪肉协议价比一季度下降四分之一,降幅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
民生补短板成效明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数1.97万个,华西医院、双十中学翔安校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新体育中心开工建设,社会事业投资大幅增长35.8%。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全省第一,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310套,累计在建7.4万套。
保市场主体,坚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统筹防疫和发展,我市不折不扣兑现已出台的200多条惠企措施,为企业减负超200亿元,协助企业融资2000多亿元,有力支持经济发展,市场主体进一步发展。上半年,我市在建重点项目、重点工业企业复工率均达100%,限上服务业复工率98.9%。新增税务登记户5.7万户,是上年同期的1.4倍。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六,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多项指标实现100%,达历年最好水平。
新的力量快速壮大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复杂的发展环境下,厦门经济运行加快回升,韧性较强,新的发展动能功不可没。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汇聚成新动能,“新”的力量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为经济加速发展凝聚强大发展势能。
高新技术领域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特别是生物医药与健康、集成电路产业分别增长11.4%、15.2%。这也与我市成功召开全市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大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23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全面实施不无关系。鲲鹏超算中心一期正式上线,中远海运“5G智慧码头”等入选国家级示范项目,“厦门两岸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基地”正式获批,“新基建”全面铺开。
新技术重塑力量对比,塑造新格局。上半年新生成招商项目3886个、总投资1.1万亿元。优必选人工智能、海辰锂电池、京东数科融资担保等项目签约落地,浪潮产业园正式开园投产,仅用半年多就完成了从签约到量产的全过程。
【亮点】
上半年经济运行“厦门答卷”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下,我市经济运行有哪些新亮点、新特点及新热点?昨天,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分别就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进行精准解读。
1、固投加速回稳向好
上半年我市固投呈现加快向好态势;同比增长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请介绍一下上半年我市投资亮点以及下半年在稳投资方面还有哪些措施?
市发改委主任张志红:1-6月份,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上半年投资亮点主要有:
打了“翻身仗”,固投加速回稳向好。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一系列“稳投资”措施,5月和6月份单月完成投资连创近年来新高,第二季度同比增速达到18.2%,比第一季度提高近3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社会事业等投资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5%,中航锂电、联芯等项目加快建设;社会事业投资同比增长35.8%,华西医院、双十中学翔安校区、保障性住房地铁社区等项目加快推进。
夯实“好基础”,全力推进项目开工。今年我市制定出台促进重大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规划决策、前期审批、用地手续、征地拆迁、施工招标等主要节点全面开辟“绿色通道”。上半年,全市共集中开工大项目好项目154个,总投资达1204亿元,特别是天马6代、新体育中心、新会展中心等一批百亿级项目顺利开工。
强化“主动性”,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今年上半年我市已争取地方专项债额度306亿元,是2019年全年额度的2.25倍;已发行250亿元,主要投向片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6.3亿,主要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生态环保、医疗设施等项目建设。发挥开发性金融在关键时期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厦门市分行建立融资总量300亿元的补短板稳投资应急专项,已发放贷款约150亿元,主要投向2020年新开工项目、续建项目,以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2、总体好于全国全省
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2和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3和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首。
记者:请结合统计指标,谈谈上半年厦门经济运行总体状况如何?主要有哪些变化和亮点?
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000亿元(2948.19亿元),由负转正,增长0.6%,比一季度大幅回升3.8个百分点。全市经济呈现出加快回升的良好势头,经济韧性较强,表现在:
总体情况好于全国、全省。特别是GDP、规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等主要指标情况较好,如GDP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2和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3和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首;财政总收入及地方级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居各设区市首位。
多数指标较一季度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和邮政业务总量等2个指标回升20个百分点以上;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公路总周转量等4个指标回升10个百分点以上。
服务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疫情下多地三产增长幅度高于二产。我市三产比重达57.6%,居全省首位,比全省高9.9个百分点,有力带动经济增长。
重点行业活力恢复。工业大盘基础较牢、转负为正,增加值增长0.5%,位次保持全省第4位;批发业增势良好、优势明显,销售额增幅高于全省9.1个百分点;建筑业、房地产业快速回升、贡献增大,对GDP增长的拉动比一季度提高了0.8和0.3个百分点。
3、新经济快速增长
上半年规上高技术产业增速1.9%,全市实现限上网上零售额211.08亿元,增长16.9%。
记者:今年以来,“新经济”加速发展为发展聚集了新动能,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我市“新经济”相关的发展情况。
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上半年我市“新经济”快速增长,保持较高运行质量。表现在:
高技术产业逆势增长。上半年规上高技术产业增速1.9%,比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40.6%,是规上工业实现正增长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占高技术产业九成以上的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和医药制造业等三大行业全面增长,分别增长0.4%、5.0%和40.7%。
新商业模式在疫情冲击中逆势上扬、增长较快。特别是以在线教育、跨境电商、生鲜电商、网络购物等为代表,其中线上教育表现突出,千时科技、新东方教育等线上教育平台带动教育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2.3%。全市实现限上网上零售额211.08亿元,增长16.9%,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5.1个百分点,京东东和、朴朴电子、夏商民兴超市等企业在疫情期间表现抢眼;市场需求倒逼经济模式迭代,催生直播经济、社群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直播电商机构在厦门生根发芽。
互联网广泛应用带动信息经济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比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速快9.9个百分点。
【数据】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
●财政总收入下降2.5% ●地方级财政收入下降3.1%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1.6% ●外贸进出口增长3.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 ●城镇登记失业率3.56%
【展望】
下半年经济将加快步入正轨
受疫情影响,我市部分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市统计局局长郭华生表示,下半年随着国内抗疫形势的巩固和好转,以及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我市经济也将加快步入正轨。
从先行指标看,工业用电量这一经济“晴雨表”年内首度出现正增长,增长0.3%,可以看出我市经济形势企稳向好;交通运输业相关指标回升明显,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3.1个和2.1个百分点,厦门交通活力恢复指数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金融支撑保持稳健,6月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10.2%,贷款余额增长12.6%。这些先行指标的变化释放出积极的经济信号。
从生产端看,我市工业基础较好,随着帮扶企业工作的开展,企业产能将更快恢复,工业稳经济大盘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上半年建筑业大幅回升,按此趋势第三季度也有望转正。
从投资端看,重大项目投资将全面加快推进,特别是国家支撑的“两新一重”投资力度将进一步释放,拉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从消费端看,服务消费将随着疫情的好转大量释放,尤其是我市属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与旅游关联度较高的住宿餐饮业、服务零售业等行业将加快恢复,带动我市第三产业全面复苏。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主要矛盾逐步由供给端向需求端转移,海外疫情叠加贸易摩擦造成经济循环受阻,外贸外资还存在一定变数。
郭华生表示,下半年,要全力推动扩大内需各项政策落细落实,稳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着力补齐经济发展中的短板,狠抓二产中的工业和建筑业,以及三产中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最重要的是强化自身优势增强各界信心,要向先进城市看齐,进一步强化我市工业、消费、外资、外贸等优势领域,突显主要亮点、形成向好态势,增强社会各界对厦门发展的信心。
精准发力“两新一重”
1、新型基础设施方面
加快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行动方案,围绕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全力激发社会投资。力争到2020年底,建成5G基站5000个,实现厦门市主城区的5G信号全覆盖;推进厦门鲲鹏超算中心、浪潮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完整先进可靠的市级大数据中心;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各类工业云平台等项目建设。
2、新型城镇化方面
以“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岛外重点推进机场片区、马銮湾、环东海域、集美、东部体育会展、同翔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六大新城片区建设,岛内重点推动实施岛内东部旧村、中山路、湖滨、厦港等片区提升改造;加快推进旧村整村改造等投资增长点,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
3、重大项目方面
加快轨道交通3、4、6号线、第二东通道、第二西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促新机场主体工程、轨道交通3号线开工,加快推进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前期工作。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中开工,三季度拟集中开工项目115个,总投资932亿元。同时,将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完善项目推进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