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全国站
传奇,无法靠空想实现,而需用双手去缔造。
今年是厦茶公司创建60周年。数十年来,这家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厦门老牌茶企,几经沉浮,靠着过硬的质量和市场支持,打响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战役———不仅在2003年外贸体制放开后再续出口佳绩,更在近年茶商“过冬”时,不断爆发逆市上升的新突破。最近几年,厦茶公司连续实现20%以上的复合增长,专卖店遍布全国各大城市,遍布东南亚、日本。
厦茶公司的成功,究竟有着怎样的“秘诀”?“海堤茶叶”风行国内外数十年,又有着怎样的独特“秘方”?近日,记者走进厦茶公司,揭秘其成长、发展背后的动人故事。
诞生
合并升级,多家老店组成厦茶
厦门,水仙路,老街。
老旧的街巷,暴露着的电线,古老的骑楼下,还有一盏盏温热的茶壶。人们悠闲地走着,逐渐隐没在古旧的小巷子里———这是水仙路今日的情景。
解放前,这里曾是厦门最有名的茶叶街之一。1954年,这条老街发生了一起影响后来茶叶行业格局的事件:厦门市几家经营了几十年的“老字号茶店”,经过整合资源、公私合营,组成了如今的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原来各类老牌茶店合并升级,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海堤牌”茶叶。而原来在水仙路上大有名气的28号茶叶店,也并入厦茶公司名下,成了日后它的第一家门店。
一直到今天,水仙路28号“海堤茶叶”依然存在,那里见证了一个个关于“海堤茶叶”的历史故事。
有人说,“海堤茶叶”的前世今生,是厦门茶叶的缩影———在厦门,可能有三代人都是喝海堤茶长大的。
“以前,有华侨的地方就有‘海堤茶’。”厦茶公司总经理王贵卿说。的确,那时候,以传统浓香型产品为主导的“福建乌龙茶”,在海外华人市场畅销数十年,经久不衰。而俗称“黄罐”的AT102老枞水仙、俗称“红罐”AT104的铁观音等高火功的茶叶名品,一直为华人所青睐。
危中见机,日本订单打破困局
困境
“海堤茶叶”发展至今,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似乎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在国内市场风生水起的厦茶公司,其实也经历过刻骨铭心的阵痛。
1995年后,受外贸市场放开等冲击,主要以出口创汇为使命的厦茶公司,其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茶叶供应都靠批条、粮票,直到1995年以前,整个福建的乌龙茶基本被厦茶公司垄新。”王贵卿回忆说,但随着茶叶市场的逐步开放,原来属于“垄断”地位的厦茶,出口订单却急速下滑,国内业务也大幅度萎缩,危在旦夕。
直到2002年,厦茶公司曾一度困窘得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濒临倒闭。就在此时,厦茶公司接到日本一家老客户的电话,要求在一周内提供20多个货柜的产品。“日方来电时,充满不信任的口气———心想,你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能按时交货?”王贵卿明白:这份订单关系到厦茶公司的生死存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他毅然接单,并安排工人连夜加班,同时与海关、商检等部门一一取得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最后,仅用24小时,首批产品就进入日方仓库。这一回,王贵卿拿到了300吨的订单。一周后,日方两个部长来回访,又给厦茶带来了800吨的订单。厦茶公司活了。
绝地奋起后,厦茶重新打开了国际市场,特别是日本,到2006年,厦茶已经占据了该国乌龙茶进口近一半的份额。
逆市抄底,“海堤红”成当家花旦
突破
在王贵卿的精确“掌舵”下,厦茶公司———这艘古老的船开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厦茶公司不断交出亮丽成绩单。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市场持续疲软,许多茶农担心茶企会减少采购量。但厦茶公司却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抄底大红袍。那年,厦茶公司早早来到武夷山,首次采用合同的形式,与当地5家实力茶企签订了1150吨的武夷岩茶采购单,订单总额近亿元。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王贵卿说,闽北茶存放越久越甘醇且价格不高,将是茶业新“蓝海”,所以果断“抄底”大红袍。此举果然取得明显成效———就在当年,武夷岩茶价格翻了三倍,厦茶公司的这步棋,走对了。
王贵卿的另一大手笔,就是带领团队,研发“海堤红”,并成功与金骏眉抗衡。
2009年,来自武夷山桐木关以正山小种为原料而制成的“金骏眉”红茶,一夜间爆红,价格飙涨至上万元。在利益驱动下,厦门市场上“金骏眉”李鬼横行,严重欺骗了消费者。
很快,王贵卿就对厦门市场上的“金骏眉”展开了深度调查。后来,他让研发部开发出一种属于厦门的名优红茶。经过对各号名优茶叶进行把脉,继而根据各茶叶的特点进行有机拼配,厦茶花了一年多时间,并经三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海堤红”。
如今,“海堤红”已经成为茶叶市场上的“当家花旦”,仅一个品种销售额便达1亿元,单品销售金额为行业翘楚。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