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全国站
全程分类
试点工作中实现垃圾收、运、处理全程分类
硬件保障
小区内将设置分类垃圾容器,社区配备分类收集车,以及改造清洁楼等硬件设施
终端处理
我市首个垃圾分类处理厂也将正式投入使用
在家里给垃圾做了分类,结果还没出小区,垃圾就被重新混在了一起。这也就难怪虽然厦门在2000年就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但十多年来却没有实质成果。这样的局面将从今年起彻底改变。
垃圾分类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要求,根据市市政园林局制定的市2014年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草案),今年我市初步计划在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选择部分小区展开垃圾分类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争取到2015年厦门本岛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40%以上,岛外各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到2016年,岛内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到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
先行者尝甜头
兴旺广场率先实现垃圾分类
海沧区的兴旺广场成为我市首个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居民小区。
昨日下午,记者在兴旺广场小区内看到,每栋居民楼楼道口都配置了新的分类垃圾桶。每组分类垃圾桶设3个桶,收集“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底色分别为灰、绿、红。整个小区还设置了5个小型的垃圾中转点,放置了5对半人多高的大垃圾桶,对小区的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小区内垃圾分类宣传氛围很浓,楼道里张贴着垃圾分类的知识海报,社区宣传栏里也都是垃圾分类的宣传内容。
兴旺社区居委会的负责人介绍,小区居民住户532户,每天产生约2吨的垃圾量。今年1月起,兴旺广场小区全面从源头上对居民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在运输的过程中也实现“干湿分离”。“干垃圾”、“湿垃圾”分两车,直接运到岛内后坑的垃圾分类处理厂,分别进行处理,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今年小区附近的新美清洁楼将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将投入到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中。
小区还成立了居民自治管理小组,13名居民代表每天都入户宣传、督导检查。
垃圾分类更简单
收、运、中转都要分类进行
过于复杂的垃圾分类标准,会让居民难以记忆,缺乏持续坚持的动力。今年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干湿分离,有害集中”的原则。“湿垃圾”就是餐厨垃圾,包括容易腐烂的剩菜剩饭、瓜皮果皮等;有害垃圾是指废灯管、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过期药品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除了“湿垃圾”和有害垃圾以外的所有垃圾都是“干垃圾”。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分类投放、收运,操作简单,与垃圾分类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也相适应。
按照试点工作的要求,不仅试点小区内要设置分类垃圾容器,还要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辆。对“湿垃圾”的运输,有特别的要求,要配备无泄漏的垃圾压缩车,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垃圾车的跑冒滴漏,导致二次污染。
清洁楼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中转设施,清洁楼也要进行改造,以便接纳不同的垃圾。初步确定思明区瑞景清洁楼、湖里区康乐清洁楼、海沧区新美清洁楼要进行改造,这三座清洁楼服务的范围,作为今年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试点的推行区域。
垃圾回收用途多
首个垃圾分类处理厂今年正式投产
我市垃圾分类系统中最重要的末端处理设施——首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今年将正式投产。目前,处理厂已经完成了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位于后坑环卫基地的东南部,占地7.6万平方米,处理厂的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最大可达到800吨。处理厂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垃圾分拣中心,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垃圾分拣中心对付的就是“干垃圾”,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则消纳“湿垃圾”。
“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再利用;可燃物如树枝等,就直接送到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用于焚烧发电,这样一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并减少了二恶英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几率。“湿垃圾”则被送进有机垃圾处理中心的厌氧发酵罐,通过厌氧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沼气经过脱水、过滤、增压等预处理后,进入发电机组,成为发电的原料。经过处理后的残渣量不到原来有机垃圾的10%。值得一提的是,有机垃圾的处理过程是非常环保的,不仅发酵过程全封闭——在密封的罐体中进行,就连有机垃圾处理中心的厂房都是全密闭的,所有处理过程都是全负压式的。所以不用担心垃圾的臭味会影响周边的空气质量。
【记者手记】
加强软件建设是当务之急
2000年,厦门市被列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当时,垃圾分类成为广大市民热议的话题 ,全社会曾掀起轰轰烈烈的分类潮,但热闹过后无果而终。这一方面有硬件配套不到位的原因——生活垃圾主要实行混合收集、混合运输、混合处理,眼看着自家好不容易分类好的垃圾,被保洁员堆到一块运走,谁的积极性都会被挫伤。但也必须看到,软件方面的建设没有跟上,也是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不能持续的重要原因:缺乏政策法规配套,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管措施及激励机制,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停滞等等,这些都导致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仅未得到加强,反而弱化。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目前我市的垃圾分类硬件系统已经逐渐健全,那么加强软件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制定什么样的措施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如何不断增强市民垃圾分类的良好意识,如何充分发挥物业企业、保洁公司、民间团体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揽……这些都是职能部门在试点工作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报记者 殷磊)
【链接】
林德叉车厂厂区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为创建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和作业场所,位于金尚路的林德(中国)今年起全面推行以垃圾分类为核心的全新环境管理体系。记者昨日了解到,新年伊始,该公司已经设立起环保回收站、分类垃圾桶以及旧物分类捐赠点,并提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绿色宣传口号。
据林德(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起,该公司将在整个厂区从地下停车场、办公大楼的各个楼层,到食堂、户外路面,全面设置垃圾分类回收处,并为吸烟人士专门设置垃圾投放区域,以增强林德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
据悉,近年来,林德(中国)始终致力于人、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多次举办并参与社会环保活动,并将“环保/健康/安全”理念体现在林德生产研发的各种车型中。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