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全国站
今年5月,国家总理李克强访问非洲四国,并提出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升级版”,在国内刮起了一股投资非洲的热潮。
昨日,由厦门市贸促会、国际商会主办的第二届“走进非洲”论坛在厦举行,主题也从第一届探讨品牌进入非洲市场升级到了“投资非洲的机遇和挑战”上。
10万福建人闯荡南部非洲
一桌桌交换名片、交流合作的可能性,昨天非洲论坛的对接会上,数十位国内企业代表和来自非洲十几个国家的工商部门官员相谈甚欢。“这是个难得的交流契机。”南部非洲福建同乡总会理事长沈雄生表示,目前大约有10万福建人在南部非洲,在当地华人中人数最多影响也最大,主要从事贸易并形成了进口、批发、零售整体产业链。这两年,随着实力的增强,他们也逐渐开始在当地投资设厂,与国内的合作也逐渐加强。
据了解,这几年,他们就与厦门两家石材企业合作,在当地进行石材开采加工和矿业的深加工,每个项目的投资额都在两三千万元人民币。
昨天的论坛上,厦门市贸促会会长苏育群还特别作了《厦门企业对非洲贸易投资报告》,这也是厦门首次发布针对非洲市场的专门报告。根据该报告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厦门在非洲投资的企业有20家,含3家企业办事处,累计投资金额约6800万美元,集中在能源、矿产、基础建设等行业。
投资非洲“人”是第一要素
“厦门企业要勇敢地走出去,但要做充分的准备。”在非洲经商多年的沈雄生表示,“人”是到非洲投资的第一要素,包括外派人员和非洲本地人。
对于外派人员来说,面临着语言、环境、安全等挑战;而非洲人比较讲究享受,不像华人起早贪黑,要在当地找到有职业素养的人不太容易。
“在项目评估时,成本多算20%到50%,效益打个8折,如果还能赚钱,那才值得考虑。”沈雄生表示,非洲虽然有资源丰富和工资低廉等优势,但各方面的综合成本并不低。比如,非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行业配套不全。有时一个螺丝不是买不到,就是价格高得离谱;政府部门效率低下,各部门之间政策“打架”的现象也更为明显。
在国内,机器坏了,半夜一个电话还有人上门维修,但在非洲,往往是先派个工程师过来,检查出问题,回去,然后又派个人过来修理,等机器修好,可能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一个项目,在非洲可能要多用一倍的时间,所以企业要有长远的打算。”沈雄生建议,如果到非洲投资,最好要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先把一个项目做起来,再考虑其他,才不至于顾此失彼、疲惫不堪。(张顺和)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