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全国站
“内资设立受理窗口日均取号400个,比去年增长了25%,光是注册业务咨询也能发出近200个号。”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经济综合服务厅注册窗口的工商人员看来,这样的场景在今年已成寻常。
注册资本改认缴制、放宽住所登记、实行“先照后证”、改年检为年报……今年1月1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我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再次大幅度降低,赢得一片点“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注册大厅,数月内吸引了包括广东、深圳等全国各地考察团前来“取经”。“厦门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可以说是打响了全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第一枪。”市工商局局长陈海疆说。厦门的商事登记改革领先全国两个月时间,亦成了全国推行此项改革的榜样。
事实上,承担着稳增长使命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我市推行的半年多时间,也已取得显著成效,“自改革以来至少带动就业人数增加13.8万人。”
降低门槛 不再限制首期到资
今年1月初,“85后”史训洋兴冲冲地来到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申请注册了一家“私人订制(厦门)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我们公司的成立,恰逢厦门商事登记改革开始,审批制度改革和注册资本制度改革使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方便快捷的网上办事流程,使公司的设立登记顺风顺水。”史训洋说,改革给他带来的最大实惠是注册资本改革放低了创业门槛,盘活了运作资金。改革后,由于不再对注册资本额和首期到资做限制,他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自主决定到资时间,大大减少了创业之初的资金压力。
记者了解到,我市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主要有7项内容,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取消注册资本行业门槛是其中一项。与深圳、珠海等地仅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不同,厦门市注册资本“认缴制”扩至所有商事主体。从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大大降低商事主体的准入门槛和经营成本,激发了各类商事主体的投资热情。
审批提速 三天即拿营业执照
“快速开设门店是公司发展的第一大要素。”台湾85度C品牌连锁店厦门店负责人陈权说。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厦门商事登记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当日办结率达六成,登记和备案申请材料也大幅“瘦身”,分别由原来的14项和6项大幅精简为5项和3项。“过去开设门店一直遵循着先证后照的固有形式,最后取得营业执照,才有分公司主体的成立,很多事情到最后显得极为仓促。”陈权告诉记者。厦门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实行企业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相分离,放宽企业场所登记条件,还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
目前,我市行政审批事项已减少22%,平均办结时限压缩至法定承诺时限的33%;审批环节全部精简到5个以内,23.2%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 “一审一核”,74%的事项“即来即办”。
成效显著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工商部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厦门市新登记各类商事主体的户数占到全市现存主体总数的10.85%。与2013年同期相比,新设量同比增长80%。商事登记改革实施以来,几乎每天都有近百家企业登记成立,企业总量仍在不断膨胀。
“如果按照2013年厦门社会就业人数与新设主体量比来推算,上半年的改革将至少带动我市社会就业人数增加13.8万人,是去年全年新增就业的76.8%。”市工商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吴惠芬分析说。数据证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确实达到了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效果。
吴惠芬表示,在上半年新设的内资公司中,有98%选择“零首付”出资设立,91.65%资金规模低于500万元,75.11%低于100万元,由此可见改革激活了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第三产业成为各类商事主体投资的首选,占比高达81.92%,其中批发零售比较受欢迎,“整体来看,受益最大的就是服务业。”
【名词解释】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厦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包含7大项内容:一是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二是改注册资本实缴制为认缴制;三是改企业年检制度为年报公示制度,建立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四是实行住所登记与经营场所备案制度,实行经营场所分类管理模式;五是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实行审批与监管高度统一的市场监管机制;六是构建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七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逐步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和并联审批。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