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全国站
已办证的锦大华糕点加工厂,生产车间整洁明亮。
成品出入库台账、进货台账等,记录清晰。
“食堂饭店更愿意跟我们合作了”
作为同安区第一家取得“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的小作坊,陈悠然食品加工厂是此次观摩团的重点观摩对象。记者在该厂看到,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份份成品出入库台账、进货台账、产品销售台账、成品检验报告单;墙上,“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贴在最显眼的地方;生产室里,工作人员身着白色工作服将做好的凉皮装袋打包;成品室里,凉皮的包装袋上醒目地印着“食坊字第3502120001号”。
“我们原来产量只有每天2000斤,拿到证后,一些食堂、饭店更愿意跟我们合作了,现在每天产量有5000斤!”陈悠然食品加工厂老板娘郑夏萍开心地说。
助力创建食品安全城市
引导办证,规范先行,自《食品目录》出台,同安区迅速行动,马上制定小作坊工作方案,确定“政府主导、精准引导、严厉督导、示范倡导”四导原则,指派专人负责,推动小作坊完成蜕变,实现华丽转身。
接下来,同安区将继续加强《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向食品小作坊主介绍申请核准证的规定、办证程序、申请条件等。并且对取得许可证的小作坊,加强日常监管;对存在突出风险隐患的,采取必要处置措施,不断提高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对使用非食品原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绝不手软。
小作坊整治只是同安区开展食品安全整治的一个缩影。作为食品大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区,同安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每年都将其列入政府工作计划,食品安全战略更是作为“平安同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目标后,同安区迅速召开动员会,出台行动方案,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厦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安区在轻工食品园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推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在全市各区率先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强化社会监督;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可视化厨房,提升餐饮安全。
【同步】
我市36家小作坊加入“正规军”
此次同安区有8家小作坊申报了全市第一批小作坊示范点建设,审核通过后,每家小作坊将会获得市里提供的3万元奖励金,这种以奖代补的方式,将大大鼓励小作坊主们的整改激情。(吴耀东 韩超 何东方 陈泥)
【链接】
传统小作坊迎来“新生”
同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规范全区小作坊生产
车间生产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制作着馅饼。
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等首先来到位于同安区大同市场监督管理所辖区的锦大华糕点加工厂。走进加工厂,更衣间、操作间、材料间等标识清晰可见,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从业人员健康证张贴在了醒目的位置。车间内生产人员身着洁白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手套,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着馅饼。
随后,一行人来到同安区陈悠然食品加工厂观摩。作为同安区第一家获准办理生产加工核准证的食品企业,老板娘郑夏萍真切体会到了规范化生产带来的福利。“从去年底领到核准证到现在,我们的人员、卫生等方面改善了许多,以前一天只能生产2000斤粿条,现在一天可以生产5000斤。”
据了解,去年9月,《厦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允许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第一批)》出台,将小作坊正式纳入规范核准范围。依照小作坊“四旧”变“四新”(“场所老旧、设备老化、观念落后、管理老套”变“场地翻新、设备翻新、观念更新、管理创新”)的转变方向,目前,在全市已办证的36家小作坊中,同安区占22家,而这其中的15家示范点中,同安区占8家,小作坊规范整治工作在同安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蓝慧 韩超 牟小磊)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