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7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
今年是两岸开放交流30周年,一连串的数据彰显了两岸经贸合作方面的蓬勃发展和丰硕成果。不过,两岸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以一种紧迫感”盯住了未来30年,许多专家认为,30年意味着一个新周期的开始,优势互补的两岸产业合作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
昨天,厦洽会活动之一——第十二届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在厦举行,来自两岸工商界、学术界等200余人参加论坛。市委副书记陈秋雄出席并致辞。这场论坛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台商的角色”主题,邀请来自商务部、京东战略研究院、台湾义守大学等两岸重量级嘉宾做主题演讲,探讨在大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台商该如何寻找、抓住新商机。
两岸充分发挥产业互补优势
“两岸经贸合作30年,充分发挥了产业互补的优势,台商提供了大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与技术,大陆则充分提供人力资源及空间,创造了相当辉煌的成绩。”台湾鼎王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登旺说。
经过30年的合作发展,两岸学者都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现实:经历改革开放的大陆经济已经崛起,陆企经营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跃升,同时大陆人力资源成本也在上升。“过去大陆急缺资金和技术,现在不缺了,大陆对外招商引资有了更多选择,已逐渐偏向青年人才与创意。”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李非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机遇
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台商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新商机,专家学者们提及最多的一个热词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对中国大陆带动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依靠国际市场来消化产能越来越困难;从国内看,大陆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需结构错配,市场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格局。”商务部综合司发展规划处处长林卫龙博士说。
“两岸经贸已由产业合作分工,进入相互竞合的新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一些企业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新企业的生存空间。”台湾义守大学行政副校长李梁坚说,台商要善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出自己新的出路及合作机会,要善于跟随大陆的脚步,寻找新的发展契机。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目前大陆正着力实施的“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都为台商投资布局、台湾青年就业创业、两岸产业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两岸应携手建立产业合作联盟
“如今不少台企面临企业老化、管理僵化、产能过剩、劳动成本增加、创新研发原料成本提高、全球市场萎缩等难题,要突破困境,唯有产业升级、创新研发能力。”许登旺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市场更透明化,提供公平市场竞争,台企要升级产业、创新研发能力,坚持品质第一,主攻高端市场,共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商机。
“台商要摒弃以往单打独斗的方式,与大陆建立产业合作联盟,进行跨产业、跨领域的合作发展,包括跟大陆企业建立产业一条龙。”李梁坚说,台企只有壮大自己,才有竞争实力,要加速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
李非认为,两岸应该携手占领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建立两岸自己的研发、核心技术,自己的品牌、市场销售网络,从而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