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全国站
昨日22点10分,随着厦门-北京K308次列车从厦门站缓缓发出,该站结束了当天的旅客发送任务。今日开始,它将暂时“闭门谢客”,封闭改造,直至明年1月中旬才恢复部分客运。火车站提醒: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买票还是搭车还是托运行李,都别去厦门站了。
工作人员再次提醒广大旅客,今日起,厦门站始发的动车移至厦门北站、普速列车移至高崎站。厦门北站开行动车达86对,高崎站开行普客13对(相关服务信息详见本报昨日、前日报道)。
“客运业务已经有57年啦!现在这个站房,撑了31年,不容易!”昨日,一位已退休的老铁路人站在火车站广场上,感慨地说。
1956年鹰厦铁路通车,1957年4月12日,第一代厦门站建成,当时还是个小木棚,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1983年5月,第二代、也就是即将拆除的这个厦门站建成,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随着改扩建的进行,第三代厦门站的建筑面积达到2.76万平方米。
厦门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站这次封闭改造,要持续到明年1月15日。封闭施工结束后,即2015年春运前,厦门站南站房开通客运,恢复部分铁路客运。到明年底,新厦门火车站完全投用。
除了站房,施工人员还将进行市政配套工程建设,使未来的厦门站功能更全、更强。比如,其中的市政道路工程由站平一路(东浦路-文屏路)、4条站垂路和金榜路等6条道路组成。这些道路大多以下穿形式建设,形成站区立体交通格局。值得一提的是,地铁进车站预留工程将与车站主站房同步施工。
【同步】
动车不进岛 长途车忙加班
部分常坐动车出行的旅客考虑调整出行方式
厦门站的动车今日起全部转移到厦门北站,也就是说,所有动车都不再进岛。这让许多常坐动车出行的旅客开始思考:是不是要重新选择长途汽车出行?
“动车不进岛,我从福州乘动车到厦门北,还要再花四五十分钟乘公交进岛,很不划算。”经常来往福厦两地的张先生昨日算了一笔账,“总时间和坐长途车差不多了,而且还折腾。”
考虑到改造后旅客出行新需求,昨日,厦门公交集团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提前布置,加密了福厦和龙厦间的长途汽车班次,并准备了不少应急车辆。
【现场】
再见时刻 依依不舍
火车站封闭改造前夜,旅客和工作人员真情流露
昨晚的厦门火车站,依然繁忙,只是这繁忙里有些不一样的“情绪”——有人忙着搬迁,安检设备、办公设备、候车椅、消防设备等等,站内大小设施,大多得搬走;有人忙着拍照留念,比如在此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比如对厦门站有深厚感情的市民。
昨晚10点05分,厦门火车站工作人员林利明说了声“结束了”,缓缓拉上最后一个安检口的围挡线,对很多人来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徐景明 周溶冰)
座椅连夜搬家 工作人员分流
昨晚的火车站,搬迁是主题,无数车辆来往于厦门火车站和高崎火车站之间。
在站内,搬迁公司的人员不断将一箱箱、一件件的物品往外搬。火车站工作人员说,2月28日晚上送走最后一趟车之后,“大件”比如候车室里的座椅将开始拆除、送往高崎站安装,售票设备、安检机等也将抓紧时间送往北站、高崎站。
晚上8点,安检口减少到2个,技术人员开始分拆安检设备,在这个晚上,火车站的6台安检设备将全部转移到厦门北站和高崎火车站。而售票窗口在昨天下午已经被清空。就连附近的许多便利店店员也忙着打包,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将搬往高崎火车站。
随后,工人进驻,开始将候车室里的候车椅搬走。这个晚上,10名工人要搬走520个座椅,送到高崎火车站的候车室,再排列好。第二天早上8点,这些座椅就要在新的地方迎接乘客。搬候车椅的是搬家公司的工人。跟以往的工作相比,这次的工作“神圣”了些。一名工人开玩笑说,以前搬的是小家,这次搬的是大“家”,“可能这辈子只有这么一次为火车站搬家的机会。”
厦门站的工作人员也要“搬”,其中,有80人分流到厦门北站工作,72人分流到高崎站,还有的人员要到“五一广场”的临时售票处工作。
有人专程前来 只为拍照留念
昨晚的火车站,有太多 “不舍”,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向火车站告别。
有市民,在即将赶不上动车的情况下,还坚持要取票,本来她刷身份证也能进站,但昨晚的票有特殊意义——“这是最后一班动车,一定要取票。”
有市民,专程晚上从集美赶来,就为临关闭前拍几张厦门站的照片。这个摄影爱好者说,这样就没有遗憾了。
市民小林花11.5元买了张到漳州东的车票,实际上他没有上车,买票只为可以进候车厅走走,可以上站台拍照。在小林看来,虽然厦门火车站相比其他大城市的火车站来讲,比较破旧,但是这样比较有味道。
依依不舍的还有那些工作人员。昨晚6点多开始,就有不少即将下班的人与他们的工作岗位合影。
在小白鹭服务台工作的王晨斌,也在最后回到外勤岗——安检口的检票员,这是他刚到厦门站工作的岗位。他说,这样有熟悉的味道。
在厦门火车站工作20多年的王警官看着一个个设备被拆除,一台台机器被搬走,眼里写满不舍:“火车站这些年一直在不断变化,但从没有像这次这样,直接关闭。”(吴耀东)
信用赋能 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